4月17日上午10点,北京交通发展研究基地在思东611会议室召开了研究基地课题交流汇报会暨2015年第二次学术委员会会议。参加此次会议的有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研究基地工作处刘军处长、世界杯澳大利亚vs丹麦水位
人文社科处叶龙副处长、《综合运输》编辑部主任兼主编张国强研究员、2022年世界杯32强
施先亮副院长;基地学术委员北京大学经济学院王大树教授、世界杯澳大利亚vs丹麦水位
石美遐教授,以及卜伟教授、佟琼教授、陈佩虹副教授等。会议由基地负责人林晓言教授主持。基地首席专家荣朝和教授主持了课题讨论环节。
参加汇报的课题有:叶龙主持的“北京市出租车行业管理问题研究”,郭名主持的“北京市轨道交通行业高绩效工作系统研究”,任英参加的“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北京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研究”,高宏伟主持的“城市集聚经济与轨道交通发展的理论与实证研究——以首都圈为例”和“北京城市发展、经济集聚与城市交通动态适应性研究”。其中叶龙教授的课题阶段成果发表于北京市哲社办《成果要报》并得到北京市市长王安顺批示。
专家们针对课题研究内容展开热烈讨论。张国强研究员认为从行业管理的角度看出租车市场供给平衡、短缺还是过度竞争具有分时段的特性,建议探讨专车运营的合法性问题。王大树教授建议要出台规定严禁司机在上下班用车高峰时候交接班,对于雨雪等恶劣环境打车难问题,政府要发挥作用,要求出租车公司提供相关的特殊保险来提高司机出车率。石美遐教授认为垄断是目前出租车行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作为劳动从业者,出租车司机劳动环境恶劣,是严重过劳的群体之一。对于项目中提出的劳务派遣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建议。
佟琼教授认为,薪酬太低导致出租车行从业人员素质低、从业人员少,但是如果通过放开户籍来增加出租车司机来源,诚信监督又会成为另一个问题。尽管现在对出租车的需求量很大,但是多年来北京市出租车几乎零增长,政府可以制定措施,例如通过出租车牌照拍卖将专车纳入合法范围。出租车行业最重要的问题是垄断,要考虑资源优化问题。卜伟教授提议将出租车分为一般出租车、高峰时段出租车和专车三类,设置牌照,强制保险。
陈佩虹副教授针对“北京城市发展、经济集聚与城市交通动态适应性研究”等课题,从经济集聚、产业集聚、城市发展阶段划分依据等方面提出了若干建设性意见。专家建议:在研究产业集聚的同时还要考虑产业疏解问题,要运用互联网+的思维;研究轨道交通要把地铁、高铁、市郊铁路等因素一体化考虑,从交通与经济集聚的角度看轨道交通对未来城市发展究竟有何影响。
刘军作总结发言。第一,基地课题的设置要统筹、要聚焦。基地负责人和首席专家要加强责任,把握好项目间的关联性和持续性,避免重复性研究;第二,课题负责人应认真负责,要按照任务书的内容进行研究,并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新内容,有序开展工作;第三,规划办建立基地项目信誉档案。这是对基地和项目负责人个人的双重约束。课题进展过程中的阶段性成果要及时宣传,课题研究要有标志性成果。
这次会议,加强了对研究基地项目的管理,比较全面地掌握了基地项目的研究进展情况,特别是发现了项目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增进了老师之间和不同学科之间的学术交流,为提高今后的课题申报成功率,以及提高基地研究水平探索了新的方式。参会的老师建议今后多举办课题交流会,增加开放度,与其他高校的研究团队加强交流合作。